儿科中医护理技术

发布于 2023-10-20 11:57:31

1.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其剂型有膏贴、饼贴、叶贴、皮贴、花贴、药膜贴等。现临床使用较多的是膏贴,因膏贴药富于粘性、贴在患处能固定位置,同时依赖药物的作用,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行气消肿、提脓祛腐的目的。若将药物贴敷于神阙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敷脐疗法或脐疗。

穴位:肺俞,定喘,中脘,神厥穴  ,膻中,天突

主治:(1)止咳;(2)平喘;(3)直痛;(4)止泻;(5)消化不良

儿科穴位贴敷针对病种主要有:肺炎喘嗽,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小儿腹痛,小儿泄泻,支气管哮喘

2.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又叫:贴耳穴,是采用药仔或菜籽等物品贴压及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通经活络、调节气血、加强肠蠕动,促进排便,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主治:(1)调节气机;(2)头咽部疼痛;(3)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4)保健;

穴位:咽喉,扁桃体,耳尖,内分泌,泌尿系

儿科耳穴压豆针对病种主要有:乳蛾,手足口,疱疹性咽炎,泌尿系感染,小儿盗汗。

3. 中医定向透药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集“离子导入”+“定向透药” “电脑中频”三效合一,具有电疗、定向透药疗法、远红外热疗法、生物磁疗、仿生按摩理疗等多种疗法。采用先进的中频技术,将药物定向导入和中频仿生按摩治疗技术及热治疗技术融为一体,利用单向电场的作用,促进药物离子定向运动,加速药物的渗透吸收,让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比一般疗法效果更显著。

主治:(1)止咳;2)平喘;(3)助消化;(4)止痛;(5)止泻

穴位:肺腧,定喘,中脘,神阙

儿科中医定向透药针对病种主要有:小儿哮病,肺炎喘嗽,腹痛腹泻

4. 刺四缝疗法

四缝疗法是通过点刺四缝穴以治疗小儿疳积症的一种方法。此法针对性很强,只适用于儿科,其他各科很少应用。适用于小儿疳积证,对虫积转为疳证者有良效

主治:(1驱虫;(2消积;(3调理脾胃

穴位:四缝穴

 儿科刺四缝疗法对病种主要有:小儿疳积,肺系疾病并发消化道症状时辅助治疗

5. 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在操作手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小儿推拿的治疗法则与内治法基本一样,谨守病机,以期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扶正祛邪。

主治:广泛应用于小儿泄泻、呕吐、食积、厌食、便秘、腹痛、脱肛、感冒、咳嗽、哮喘、发热、遗尿、夜啼、肌性斜颈、落枕、惊风等疾病,有较好的效果。

穴位: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

儿科小儿推拿疗法对病种主要有:小儿肺系疾病,消化道疾病,发热,遗尿,夜啼,惊风,保健助长等等

6. 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疗法是中医药外治法的一种,是用中草药煎汤,乘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淋洗的治疗方法。本法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黏膜作用于肌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现代医学实验证实,熏洗时湿润的热气,能加速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同时皮肤温度的升高,可导致皮肤微小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因此有利于血肿和水肿的消散。加上温热的刺激能活跃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加细胞的通透性,提高新陈代谢的作用,所以对慢性炎症有良好的疗效。

主治:(1消炎;(2止痒;(3退热;(4)消肿散结

穴位:主要用于病灶局部的熏洗,同时配合穴位按揉,如涌泉,三阴交

儿科中药熏洗疗法对病种主要有:发热,泌尿系感染,瘙痒,皮疹。


咨询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