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肺病科中医护理技术

发布于 2023-10-20 11:56:24

1.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疗法,是将小剂量药液注入穴位,把针刺与药物等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脾胃肺病科穴位注射针对病种主要有:慢性阻塞性肺心病、尘肺病、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胃炎。

喘可治:足三里;作用:止咳平喘

维生素B12:足三里;作用:营养神经,促进血液循环

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足三里;作用:止呕

2.中药保留灌肠

中药保留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是将中药煎剂或掺与粉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肛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先备以肛管,外面涂少量石蜡油,使之滑润,以便插入时不致对肛门及肠粘膜产生刺激或损伤;然后将肛管插入肛门,其插入深度则根据所患疾病及病变部位不同而定,一般约10-30毫米之间;接着将已配制好的药液经注射针筒注入,或由灌肠筒滴入。灌肠液的多少及保留时间长短亦需根据病情而定。肠梗阻一般约500毫升,保留1-2小时;溃疡性结肠炎一般约30-100毫升,保留4-8小时。

灌肠疗法对某些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等有着较好的疗效,应用比较普遍。

3.拔罐疗法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病变部位,造成局部皮肤充血、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疗方法。可以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适应症:腰背痛、感冒、发热、胃痛、消化不良。

咳嗽拔罐疗法

主穴选定喘穴、肺俞穴;风寒咳嗽配风门穴;风热咳嗽配大椎穴。用闪火法拔罐,留罐8~10分钟(年龄较小的小儿罐内负压宜小,负压过大易伤患儿皮肤),小儿也可采用闪罐法,每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4.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gong t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其剂型有膏贴、饼贴、叶贴、皮贴、花贴、药膜贴等。现临床使用较多的是膏贴,因膏贴药富于粘性,贴在患处能固定位置,同时依赖药物的作用,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行气消肿、提脓祛腐的目的。若将药物贴敷于神阙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敷脐疗法或脐疗。

5.艾灸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根据操作方法不同,艾条灸又分为温和灸,确啄灸,回旋灸。

6.腕踝针

腕踝针是从腕部和踝部取相应的点进行皮下针刺来治疗疾病的一针刺疗法。本疗法是把病症表现的部位归纳在身体两侧的6个纵区,在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各定6个进针点,以横膈为界,按区选点进行治疗。具有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的作用。适用于多种痛证及脏腑疾患。

适应症:各种疼痛、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皮肤病、神经官能症、脑血管病后遗症等。











咨询表单